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加强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实施意见

来源: 作者: 发稿时间:2010-04-12 浏览次数:

各科室,各合署、代管单位:

为更好地发挥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服务决策、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两办”员工的学习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两办”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推动“两办”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重要途径。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紧抓好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形成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努力推出有深度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实践,推动改革创新,促进“两办”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围绕全局开展综合性研究,又要针对重点工作开展专题性研究;既要注重总结提升,又要搞好成果转化,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工作目标。研究把握新形势下“两办”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总结“两办”工作的实践经验,每年推出35项高质量的应用研究成果。延伸研究领域,提升研究层次,力争每年推出12项在高校同行中有一定价值、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基本原则

(一)在研究取向上要坚持问题导入和学科导向。努力做到紧贴中心工作,紧贴教育战线改革发展难点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逐步厘清并确立个人学术定向。

(二)在成果取向上要坚持立足本职和适度超越。立足部门和自身实际,做到内外结合,互相融合。突出应用研究,拓展理论研究,充分发挥“两办”洞悉工作情况,掌握信息资料的优势,多出有理论深度、能产生较大影响、有较大决策参考价值的成果。

(三)在评价取向上要坚持分类原则和开放原则。统筹兼顾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体现部门和个体差异,坚持量力而行,分层要求,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主动融入学术活动,获取外部专家、学者的参与支持,增强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外部影响力。

四、激励措施

(一)单项激励

1.制定计划,组建团队,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研究课题、青年研究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教学改革项目和省教育厅、省、市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的申报,对获批立项项目(重点项目除外),给予等额经费匹配。

2.“两办”每年设立2项工作实践研究课题,采取内部招标,聘请外部专家、学者评审的形式,鼓励“两办”员工组团申报立项。研究成果需在相应级别刊物上发表。

3.“两办”员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与工作相关的刊物上发表论文,适当给予版面费资助。

(二)工作调研。“两办”每年确定3个重点调研方向,分解任务,组建团队,开展集中调研,“两办”员工可积极申请参与。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外部专家、学者评审),除提供《领导参阅》刊用外,给予调研团队经费资助。

(三)延伸研究。鼓励各单位及员工个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向,开展经验提炼和应用研究,并逐步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方向)延伸。

五、组织保障

(一)“两办”负责人应加强对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不定期研究相关工作。设立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调研、论文发表、购置资料等。

(二)党务工作科负责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具体落实和督办工作。

(三)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制定理论与应用研究计划,负责人应带头组织课题攻关,主动思考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六、具体任务

(一)“两办”办公会成员每年应在相关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各合署、代管单位和各科室负责人每年应在相关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两办”员工(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办公室、小车班、文印室除外)每年应在相关一般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

(二)“两办”各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每年应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召开1次学习研讨会,至少提交1篇学习研讨成果。

(三)“两办”员工应本着“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得有所行”的要求,坚持每年撰写学习心得不少于1篇,并力争在“两办”读书报告会上作1次读书报告。

(四)各单位和员工个人理论与应用研究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比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