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 意见》精神宣讲提纲

来源: 作者: 发稿时间:2017-08-16 浏览次数: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不久,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高校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精辟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方向、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会议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意见》从“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等七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抓好各方面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高校要把学习贯彻会议和《意见》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保证会议和《意见》精神全面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一、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研读讲话,深学细悟,全面准确地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1.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紧密联系我国高校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刻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强调这些年高校总体保持稳定,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特殊重要性,把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前,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懈征程中,我们迫切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和卓越人才,更加需要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作用。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情况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凸显其现实性和紧迫性。

  近些年,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高校师生作为渗透的重点,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较量经常短兵相接,高校意识形态斗争触点多、燃点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部分地方和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重要地位理解不深,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有的领导政治敏感性不高,只重视教学科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危害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认为在和平年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松一松、放一放。比如,马工程教材使用工作有待加强,部分文科专业选用的教材与充分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尚有距离,目前使用西方原版教材较普遍的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类专业,在教学中存在对西方理论不作批判和剖析的现象。比如,部分思政课课堂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处于弱势地位,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亟待加强。很多高校思政课采用大班制教学,有的课堂规模几百人,师生互动少,有些教师照本宣科,影响教学效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不足,思政课缺乏坚实的学理支撑。比如,一些高校没有注意区分学科性质,把海外访学经历或在国外期刊特别是西方国家期刊上发表文章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标准,容易导致研究成果西化,在与错误思想展开斗争时很容易掉进别人设立的学术陷阱(诸如“文明冲突论”“中国崩溃论”“非洲殖民论”“中国霸权论”“中国威胁论”‘普世价值论”‘价值观外交论”“霸权稳定论”‘南海航行自由论”等);此外,西方在涉藏、涉疆、涉台、涉恐、涉暴、涉独等问题上频频对我方的发难,实质上都是争夺话语权的斗争。比如,课堂教学监管不够,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引导舆论的水平不高,论坛、讲座和出版等阵地管理仍需规范,对非政府组织、境外资金和国外使领馆渗透活动监管不严,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难度不断加大。再比如,有的教师存在模糊认识,个别重点人时有发声,校内校外结合的综合管控手段不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配备尚未完全到位,部分高校教师选聘存在重业务轻政治标准、过度推崇海外经历的倾向。有的学校在教师选聘中更多地把高水平论文、高级别课题、海外经历当作首要的聘任标准,忽视政治立场考察。又比如,有关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校内外统筹推进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多部门沟通联动机制、联合预警机制和合作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但还不健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合力的形成。

  上述种种,既有各方面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综合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充分肯定了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又要求下大气力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下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履行好肩负的职责使命。

2.深刻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着眼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和我国高校鲜明特质,精辟阐述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重大问题。讲话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绝不能在办学方向上走错、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在高校发展方向上,提出“四个服务”的要求,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办学方向问题上,提出“四个坚持不懈”,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办学方向问题上站稳立场,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养优良校风和学风。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高校改革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目标,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原则。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场所,绝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办好我们的大学,始终有一个坚持什么样的政治方向、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的问题,如果偏离了正确办学方向,就会丢掉办学的根本。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定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去价值观化”那一套,切实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的全过程。

3.深刻认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了系统阐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对学生提出了“四个正确认识”的要求,强调要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对教师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些重要论述,抓住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问题,做出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回答,饱含着对广大师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实践表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只有紧紧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要群体,贴近广大师生学习和工作实际,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点子上、做到关键处。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地传道授业,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深刻认识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着眼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把握高校育人的关键环节,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三大规律”,即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及时回应学生的真实困惑,真正为学生解答好人生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这些重要论述,贴近实际、聚焦问题、直面短板,体现了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的有机统一,贯穿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为我们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确路径和方法。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条件、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固守思维定势,不勇于改革创新,就难以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我们要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课题,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使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5.深刻认识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强调党委要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就是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党的领导在高校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思想领导就是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强调要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坚持党管高校改革发展,坚持党管干部,切实把党的领导在高校落到实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原则,讲清了党为什么要管、管什么、怎么管的根本问题,为我们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高度,深刻认识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高校立校办学的方方面面,确保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三个多小时的重要讲话,《意见》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这其中的用意之深、分量之重。我们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将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二、准确把握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工作重点

1.坚持一面旗帜管总。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管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地高高地举起来,把这面旗帜插到每一个课堂,高扬在每一名师生心中。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师生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时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组织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有针对性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旗帜鲜明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2016年1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表重要讲话。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意见》从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宣传、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认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五个方面部署了相关工作)。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2014年10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是贯彻落实中办2013年24号文件的配套文件,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文化育人、融入制度建设和推进研究传播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作出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组织先进模范校园巡讲,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教师和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评选表彰,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强化校训校歌校史育人功能(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必须道德高尚,有仁爱之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用爱心奉献自身学识,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要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构建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教师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志愿服务保障条件)。

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文学等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从分学段有序推进、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强多元支撑、加强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详细指导各地各高校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推出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014年9月,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的通知》,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为进一步加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组织参加公祭烈士活动、组织开展寻访烈士足迹活动、营造学习烈士精神的浓厚氛围,确保纪念活动庄严、肃穆、隆重,增强纪念活动的感染力,触动学生心灵,提高活动效果。)//(陕西省组织大学生到延安、照金、马栏等革命旧址体悟革命传统,在今昔对比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西安交通大学利用暑假组织学生从西安跑步去延安寻访党的足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优秀学生代表赴延川县梁家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激发学生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政课,深入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制定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建立思政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推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政课。2015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中宣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关于推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的通知》《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加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汇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共同力量,思政课教学质量明显提升(200 5年,浙江省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和定期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11年来,省领导深入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并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近260场次;2015年1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政课制度,广东147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政课已达1100多次)。推广特聘教授制度的《通知》印发以来,产生了积极影响,除青海、宁夏、山东等试点省区外,北京市邀请金一南、胡鞍钢、李稻葵、林毅夫等19位名师大家为首都大学生开设市级思政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浙江省聘请26名特聘教授,福建省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师资库,湖北省选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担任大学思政课兼职教授,海南省思政课特聘教授2016年到校授课100余场次,特聘教授受到大学生普遍欢迎,对专职思政课教师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校思政课《创新计划》和《建设标准》印发以来,上海市探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对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予以不同的育人功能定位。思政课重在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作用,如上海市教委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级大课堂”,打造全市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开示范课;综合素养课重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如上海大学的“大国方略”、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等“中国系列”精品课程;专业课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推出《中外时文选读》课程,由思政课教师梳理提供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国外大会演讲或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由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反响热烈。各地各高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力度都是以往不可比拟的,更好地发挥了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大学“第一课程”的地位和使命。

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遴选一批学科专业全、队伍素质优、教学科研基础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重点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推动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5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重点抓好四项任务,一是全面推进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二是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三是健全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四是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队伍。《意见》印发后,中宣部、教育部在2015年联合开展了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遴选工作,共确定北大、清华、人大、南开、吉大、复旦、山大、武大、兰大等9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马院,进行重点建设;2016年又组织开展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遴选,进一步优化全国重点马院的布局。)

2.坚持两个责任保证。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要明确把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负有主体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干部的政治任务,每一个领导岗位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站,每一名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选好配强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把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能力作为重要条件(2014年1月,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从思想政治建设、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培养培训、完善考核机制、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23条意见,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高校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对党委工作负主要责任,履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纪委要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10月20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推进体现高等学校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要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对腐败保持高压态势、突出监管重点、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强化组织领导与综合保障,力争通过4年不懈努力,坚决遏制高等学校腐败蔓延势头,取得干部师生和社会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3.坚持两大群体并进。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做到齐头并进,学生抓灌输、教师抓培训、干部抓表率、领导抓责任。

要在全面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加强教师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湖北省2012年开始在高校试点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2013年全面推开,目前“双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达98.5%,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有效解决党务、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实现党务、业务“两促进”、“双融合”,打牢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底盘”)。要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轮训,强化党的基本知识、纪律规矩和党建工作方法学习培训,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要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政治合格、持续培养,端正师生入党动机;重视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对那些对党有感情、思想品行好、业务能力强、为人师表的优秀人才,安排专人联系,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入党(清华大学始终将对优秀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作为党委工作重点,建立党员发展工作台账。校党委书记带头,党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重点教师发展对象,定期交流思想并参加他们的发展会。党支部选择学术带头人担任学术骨干中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和介绍人,同时发挥“学术导师”和“政治导师”的引导作用。2010年以来,相继发展75名骨干教师入党,并积极做好海归教师中的党员组织关系恢复工作,切实做到以党建为龙头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4.坚持两个培养整体推进。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统筹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推动两支队伍融合发展。要在两个培养上下功夫,通过双向融合整体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比较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内部矛盾比较少、政治生态比较健康,业务工作往往开展得也比较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既重视党建,又懂业务。要努力探索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系统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懂政治的业务工作者、基层行政系统负责人是懂党建的行政领导者,做融合的文章不做分割的文章,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5.坚持三级联动。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实现三级联动,把从严治党的体系建立健全起来,责任延伸落实下去,活动正常开展起来。

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两个全面”的要求,即高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本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2014年10月,中办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意见》从“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健全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等5个方面提出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重大评价评奖活动等要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2016年3月,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直属高校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若干事项的通知》,要求推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落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定期述责述廉制度)。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担任党委常委或不设常委会的党委委员。最近印发的《意见》明确“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担任党委常委或不设常委会的党委委员。高校党委经批准可适当增加常委或委员职数。”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举措。

要强化院(系)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着力推动院(系)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院(系)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建设;推行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员院长(系主任)一般应同时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或委员,党员副院长(系副主任)一般应进入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

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优化党支部设置,在按院(系)内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党委推动学院党组织创新支部设置模式,围绕师生榜样和重大任务建支部,施行“大师+支部”“项目十支部”“教师+学生”“榜样+支部”等基层党建新模式,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6.坚持教师教材两个关键重点把关。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要履行好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中的把关责任。

  在教师选聘、考核各个环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要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完善外籍教师和海外人才引进使用管理办法,高校党委负责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要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2016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为激发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活力,要把握考评总体要求、要加强师德考核力度、要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要完善科研评价导向、要重视社会服务考核、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包括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健全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注重师德激励、严格师德惩处等,明确划出师德7条红线,明确高校是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

要按规定配足建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要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标准》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将辅导员能力标准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次,明确了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提供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对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省按照1:200标准,核定增配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1763名;裁撤省直事业单位挤出5000个编制缓解高校专任教师包括思政课教师紧缺问题,把配齐建强工作队伍的要求落到实处)。

  高校党委要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进行政治把关,对引进教材选用负总责,组织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工作。国家将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制度,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3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印发《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通知》,针对一些地方、高校认识还不到位、措施还不够有力、许多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还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加强工程重点教材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的工作要求,并提出切实加强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宣部、教育部要适时对各地各高校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情况和效果进行督查,使工程重点教材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目前,教育部负责的96种重点教材,已全部完成提纲审议;举办了6期18种新出版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示范培训班,对250余所高校的近1600名骨干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其他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加大推广使用和表彰奖励力度(2016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意见》第一次明确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强调国家层面的统筹与管理,从科学制定规划、提升教材质量、强化教材研究、加强党的领导等4个方面对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明确,要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设立教材局,逐步推进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

要制定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健全选用标准和选用程序,完善引进教材选用备案制度和审读制度,加强教材进口管理,严格规范国内出版机构与境外出版机构的教材出版合作。高校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导向和质量把关,规范教材选用,加强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明确,教育部要加强对引进教材选用的统筹管理,完善引进教材选用备案制度和审读制度)。

三、认真执行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

1.要扎实开展体系式学习。各地各高校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精心制定学习宣传方案,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学习.,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在学习传达过程中,要改变“开一个会、念念讲话、说一说精神概要”的状况,开展体系式学习,要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高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作为一个系统来看,要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高校发展历史、联系以往工作部署、联系形势变化要求,作为一个体系来进行学习,要善于学理论、学国情、学方法、学语言,做到系统领会、整体把握。要自觉以讲话精神指导高校工作,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把学习讲话精神的成果体现到思想认识的提高上,体现到立德树人的推进上,体现到突出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到工作能力的提升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强起来。下一步,教育部将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对高校领导班子和院(系)负责同志进行全面培训。

2.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各地各高校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召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座谈会等方式,组织师生等各方面代表,深入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结合实际工作共同探讨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思路举措。各地各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讨论,避免“不把自己摆进去、轻飘飘、形式主义的讨论”,切实开展有质量的、能够促进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改造的,能够武装头脑、推动实际工作的融合式讨论。最近一段时间,教育部以部党组名义陆续召开“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座谈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战线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座谈会”,请各地教育工作部门负责同志、高校书记校长、教师学生等各方面代表参加,推动各地各高校围绕《意见》提出的重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的讨论学习,切实将会议精神融入高校各项工作、融进师生日常生活。

3.生动开展案例式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寻求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答案和方法,形成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工作案例,在宣讲会议精神过程中要开展案例式教学,努力推进“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之后的效果”进课堂,提升广大师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自信心自觉性。要将会议精神作为教师干部队伍培训和学生骨干队伍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岗前培训、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辅导员骨干培训、高校党务干部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以及学生团学骨干培训等培训研修之中,坚持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相结合,努力做到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教育部将在2017年上半年面向各地各高校征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工作案例集并公开出版,坚持问题导向,寻求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答案和方法。组织编写思政课教学案例集,组织实施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扎实推进思政课案例式教学。

4.深入抓好项目式研究。要围绕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大对专题研究的重点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理论研究优势,开展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式研究,从学理上提供支撑,在经验上进行集成,形成一批拿得出手、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能发挥作用的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理论贡献。教育部将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把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列为研究题目,组织开展系统研究;紧紧围绕会议精神,组织实施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以及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5.系统抓好针对性解读。要组织力量针对师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困惑,提供针对性解读。要把解读的过程作为提高认识、凝聚共识的过程,在针对性解读过程中形成新的话语体系,推动工作理念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落到地上,进入师生心里。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力育人优势,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各地各高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下一步,教育部部党组成员将参加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活动,带头宣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同志、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专家学者在《光明日报》马工程版、《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发表系列会议精神解读文章;教育部官网、官方两微一端、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网将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报道;推动各地各高校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报刊等各类媒体平台,开辟专栏、专题、专版,全方位、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解读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

6.全面抓好操作性指导。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避免“一般性号召、原则性要求”和“口号多、操作少”等现象的发生,以务实的操作举措切实保障会议精神能够落地生根。要重点围绕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对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等方面任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科学制订时间表和任务书。下一步,教育部要根据会议精神和《意见》精神,抓紧研究出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高校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研究出台《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文件,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

7.统筹抓好责任化落实。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来抓。要把工作基点放在对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上,按照岗位分解责任,设立目标和标准,将责任落细落小落实。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日常指导。要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督办机制和动态反馈机制。下一步,要认真贯彻《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加强对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同时,要健全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立部门协作常态机制,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政法、外交、国安、民族、宗教等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