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深圳公益课堂猛吹“地大风”

来源: 作者: 发稿时间:2018-11-19 浏览次数:

  “一个月之内,中国地质大学在这里举办了两场精彩的大型报告,什么情况?”、“感觉地大越来越开放了!”……近期的深圳虚拟大学园周边,频频响起关于地大的讨论。

  原来,10月27日和11月17日上午,我校海洋学院院长牟林教授和工程学院院长焦玉勇教授,分别应邀于深圳虚拟大学园产业化大楼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基于海洋大数据的防灾减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前世今生》的报告,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相关领导、深圳市相关企业代表、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及社会民众近350人参加了报告会,多家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引发了强烈响应。

  牟林教授由浅入深,首先为大家简要普及了海洋基础知识及常见灾害;继而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以深圳近两年经历的台风“天鸽”、“山竹”为例,形象讲述海洋大数据在面临这些灾害时的重要应用;以大连新港“7.16”溢油事故、渤海“4.19”溢油事故等为例,讲述了大数据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大数据应用推广至海上搜救应急保障等。

  焦玉勇教授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历史、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了系统讲解。报告重点分析了新加坡、日本、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深入对比分析国内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巴东地下试验场、三峡库区野外大型地质灾害地下综合试验场、杭州钱江新城地下空间、深圳市福田站综合枢纽工程、武汉中央商务区(CBD)地下综合管廊等开发利用现状,继而提出地下生态型城市、地下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打造“地下城”等发展构想,激发了广大听众对于未来坚持生态友好、以人为本,通过系统规划、深层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最终实现人、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的向往。

  两场报告均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主办,是深圳市结合科技产业发展需要,为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而规划组织的专项活动。两场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很好地展示了深圳的优良学风和创新发展潜力,也很好地向社会大众展示了我校雄厚的人才科技实力,并为后续我校在深圳相关领域的科技合作与拓展做了积极的前期宣传。(深圳研究院)